EN
首页>旭阳动态>新闻详情
返回

旭阳集团定州园区:多举措激发人才活力 强队伍支撑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旭阳集团
发布时间:2024-07-05 14:57:23

旭阳集团定州园区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构筑“一个平台、两个体系、四个类型”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与多所高等院校建立包括共建硕士研究生及本科实践实习基地、合作开办“旭阳班”及员工学历提升班、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等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多维度合作,培育了一批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造了一支讲忠诚、强绩效、会管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园区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1.jpg

 

一、丰富完善培训体系

一是坚持师傅带徒弟。根据园区生产实际的发展变化,适时修订《师傅带徒弟管理办法》,更好发挥老员工“传、帮、带”作用,促进旭阳文化和岗位技能及经验传承,加速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2.jpg

 

二是固化岗位技术练兵模式。园区于2013年将71个岗位技术练兵方案编制成《岗位技术练兵手册》,把各方面的宝贵经验凝练提升、总结固化,形成可复制、可传承、规范化、系统化的旭阳模式。

 

3.jpg


三是开展全方位持续培训。内容上包括企业文化、本质安全、本质环保、质量管理、生产经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等,涵盖方方面面;形式上既有集中式也有走动式,既有“大讲堂”也有“一点课”,既有“请进来讲”也有“走出去学”,不拘一格,重在效果,解决问题,实用管用。

 

4.jpg


四是建强内训师队伍。为有效形成培训力量的集成,充分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园区2021年正式搭建内训师体系,选取各方面专业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能力特长显著、工作业绩突出、并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的干部员工为内训师,通过园区统一安排和内训师个人选题相结合形成授课计划、有序组织实施,同时每月各部门、各车间根据工作及员工需求邀请内训师授课,不同层级联动,个性共性相长,充分发挥内训师作用,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

二、优化校企合作模式

自2005年,园区先后与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保定工业学校、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联合开办了本、专科函授学历班,截至目前共计培养大专及以上学历880余人,全面优化了员工队伍的学历结构。

 

5.jpg


从2018年开始,园区陆续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高校订立了“现代学徒制旭阳班”、鹰式工程培养、实践教学基地、研究生及本科实践实习基地等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在大学开设“旭阳班”、成立培养基地与组织相关高校学生机制化园区实践教学、实践实习等模式,有效实现人才培养前置,做强园区队伍的“源头活水”。

 

6a.jpg


6b.jpg

 

三、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平台

2023年1月,旭阳集团定州园区和乐亭园区一道,双双被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标志着园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平台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今年6月20日,旭阳集团定州园区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及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科技矿场”等多项合作协议,实施共同招录及培养博士后工作。这不仅为园区人才建设和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带来新的路径及深化促进,打下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的坚实基础,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在资源共享、科技攻关、人才共育等多方面深度融合,促进双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多更好更深入更高效开展互动、谋求互利、产生互补、形成互促,达成共同发展,获得共同提高,实现共同进步。

 

7a.jpg


7b.jpg


7c.jpg

 

基于上述基础和成果,旭阳集团定州园区将以博士后培养作为园区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继续系统推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全面发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高端平台作用。

四、健全评价晋升机制

旭阳集团定州园区在健全人才多维度评价和晋升机制方面始终积极创新作为。尤其是对于干部员工任用、提拔、调岗、转岗、降职、淘汰等工作,坚持公平、公开、透明、民主,为广大员工建立起畅通、宽广的发展通道,为园区组织奠定了永葆强大战斗力、竞争力、凝聚力的有力保证。

2020年10月,旭阳集团定州园区获批成为定州市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单位,确定8个职业、14个工种、49个生产岗位进行理论+技能测试,有力促进了员工岗位操作技能的提升和园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侧面反映人才队伍能力的具体结果性指标,近三年定州园区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研发项目70项,累计取得专利68项、专有技术77项,成为园区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和极大促进。

面向未来,旭阳集团定州园区将继续优化员工学历结构,加强职称、职业通道建设,提升专业技术力量,建强干部人才梯队,实现“储备一批、选拔一批、培养一批、使用一批”良性循环,并致力进一步优化以业绩指标为唯一标准的考核体系、薪酬体系、奖励体系,最终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考核、数字化分配,为全面提升园区基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打造“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绿色循环产业园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